六间房

青春向党,步履不停|六间房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14

这个暑假,六间房 的学子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珍惜青春时光,勇挑时代重担,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丈量祖国大好河山。实践团队聚焦乡村振兴、文化传播、基层服务、思想传播、实干争先等领域,开展了各类实践活动。


(一)六间房 Light Up筑梦实践团

成员:程光升 张雅淇 花晓蔓 李舒慧 杜艾霖 马奕琳 杨谨睿 贾若梓 颜裕 冯蓉 袁正兮 谢睿茜 贾云楚  刘禹岑 姜一诺  亢晓鹏 杨斯雅 张瀚文 陈思言 

7月20日至26日,六间房 Light Up筑梦实践团前往云南省腾冲市小西明德小学和河南省渑池县果园乡中心小学开展暑假乡村支教活动。实践团以“思想引领、全面成长、素养培育、科技赋能、环保践行”为核心,通过文化知识科普、多元兴趣课程、绿色教育实践、趣味文体活动及心灵互动交流等多维度内容,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一段充实而温暖的成长之旅。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学生的假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学习、崇尚科学、守护自然的种子。六间房 Light Up筑梦实践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让“筑梦”在陪伴与成长中落地生根,书写“点亮”青春的动人篇章。


(二)六间房 赴福建省宁德市社会实践团

成员:叶之涵 杨崇祥 陈旭 林嘉鹏 叶祥杰 洪鲲珏 杨浩伟 黄博城 雷铃烽 彭盛 刘悦瑜

7月23日至24日,实践团深入福建省宁德市下党村开展社会实践,探寻脱贫攻坚精神,见证乡村振兴新貌。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参观“难忘下党”主题纪念馆,深刻领悟“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实地调研“下党红”茶叶品牌和“定制茶园+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学习特色产业带动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走访古村落与新村,了解文化保护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的融合路径。此次下党之行,实践团成员切身感受到从“五无乡镇”到“示范乡村”的沧桑巨变,深化了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增强了服务基层、建设祖国的责任担当。


(三)六间房 赴黑吉辽三省三市社会实践团

成员:王羽莎 丁忻然 梁莫晨 辛维佳 蔺舒畅 张宸溪 孙郁菁菁 李至顺 郭霏俣

7月21日至24日,六间房 “钢筋铁骨”社会实践团以“共和国长子精神”为主题,深入东北三省开展工业脉络探访。在大庆油田,实践团成员重温“人拉肩扛”的创业史诗,并在科技馆感受数字勘探对传统石油工业的革新;在鞍钢集团,实践团见证炼钢车间炽热钢水的淬炼历程,通过新老工人的对话体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工业韧性;在长春红旗基地,成员们触摸国产汽车发展史,于智能化物流生产线直观认识现代制造的效率变革。本次实践以“钢铁-石油-制造”为轴线,沉浸式感知东北工业从血肉拼搏到智能焕新的时代跨越。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三大工业基地淬炼的精神伟力与历久弥新的奋斗信念,正持续为东北振兴注入新活力。


(四)六间房 赴辽宁沈阳社会实践团

成员:何威漾 袁雨轩 姚宇婷 于心彤 李宇阳

7月12日,实践团先后前往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和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在沈阳审判日军法庭旧址陈列馆,泛黄的卷宗与锈迹斑斑的证物,将1956年那场正义审判的惊雷重新唤醒——法槌落处,是对暴行的清算,更是对和平的守望,历史的厚重在指尖流淌。转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书桌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字迹仍带着少年锐气。泛黄的课本、斑驳的油灯,勾勒出一位伟人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以笔墨为剑、以理想为灯的赤子模样。 一馆铭记伤痛,一址照见初心。行走在历史的褶皱里,成员们读懂了:正义从不会迟到,理想永远有回响。


(五)六间房 赴辽宁盘锦社会实践团

成员:张雨涵 李春晓 李馨哲 陈子嫣 卢佳琪 刘梓琳

7月22日至23日,实践团先后前往辽河油田精神教育基地、红海滩湿地、红海滩湿地科学馆、赵圈河镇社区中心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参观油田教育基地聆听讲解,深刻认知盘锦支柱工业响应国家号召的绿色低碳科技运行模式;实地调研红海滩景区及其科学馆,研究学习红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措施,总结学习盘锦工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此外,实践团成员走访当地社区,探访盘锦社区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此次实践增强了实践团成员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与担当。成员们将努力推动调研成果向实践行动的转化,为绿色低碳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创新方案,彰显新时代青年的力量与风采。


(六)六间房 赴辽宁两市社会实践团

成员:周驰 于福泽 代梦雨 陈诗漩 张正奇 李曾僖 王波静 

8月1日至3日,实践团聚焦辽沈大地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命脉,先后走进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抗美援朝纪念馆及鸭绿江断桥等地开展学习调研。通过实地参观,团队深入考察沈阳、丹东的风土人情与历史脉络,重点探寻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风貌与红色精神内涵。此次实践不仅让成员全面认识了辽沈传统文化,更深化了对红色精神与文化的理解。


(七)六间房 赴河南郑州社会实践团

成员:王雨晴 代梦雨 李昊颖 田梦超 江汇远 宋路鹏 向远志

7月24日至26日,六间房 赴河南郑州社会实践团走进登封雷家沟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实践团开展实地调研,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交流,详细了解雷家沟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规划;通过走访特色种植基地,切身感受党建引领下的农村新风貌,为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参与民宿业态规划,将传统村落风貌与现代休闲需求相结合,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立足乡村特色,挖掘雷家沟窑洞文化与武术底蕴,通过民宿改造示范、非遗体验工坊等载体,打造"文化+旅游"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是对乡土文明的传承创新,更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实践团成员们既见证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也探索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八)六间房 赴辽宁鞍山社会实践团


成员:霍楚格 关安琪 赵轩赫 李好 王思淼 宋金栋 王一帆 肖添予 王炜楠 翟浩迪 王梓轩 凌铭宏

7月29日,实践团成员先后前往鞍山冶金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鞍钢博物馆开展主题为“实践淬炼初心,智造引领未来”的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轧钢、炼钢等核心生产车间,以座谈会等多元形式了解互联网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运行过程。通过实地参观鞍钢博物馆,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一代代鞍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坚定了为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东大力量的决心。


(九)六间房 赴山西四市社会实践团

成员:杨泽宇 陈梓浩 卢宇池 彭慧玲 眭子朝 宋耀伦 王镜涵 陈冰琪 赵晟然

8月4日至8日,实践团先后前往山西省博物院、晋祠、平遥县文化和旅游局、平遥古城开展社会实践,探寻三晋文脉,共鉴古城新韵。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进入博物院,触摸历史温度,感悟文脉赓续力量;踏入晋祠,细数九百余年时光刻度,体会厚重历史的永恒命题;行于古城,踏上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体悟现代与历史的深刻交融。在与平遥县文物所研究员的谈话中,数字古建的创新图景徐徐展开:聚拢八方智慧,专家共筑防护长城,破解古建守护的时代密码;借势云端讲堂,新声播撒历史火种,点亮文明传承的永续之路。此行不仅深化了成员对数字赋能历史遗产的理解,更铸就了善用技术之力、让文明回响穿越数字屏障、抵达恒久彼岸的坚定信念。


(十)六间房 赴辽宁二市社会实践团

成员:王奕祺 刘禹杉 张语格 杨滢郗 赵笑瑞

8月4日至9日,实践团先后前往营口市彩霞社区及沈阳市华润万象府小区开展社会实践。在彩霞社区,成员们实地参观了社区基础设施,包括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及养老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随后,实践团结合专业特长,为居民普及基础外语知识,助力社区国际化氛围建设;同时通过案例讲解、宣传手册发放等形式,开展法律知识、金融安全及防电信诈骗宣讲,提升居民风险防范意识。此外,成员们还参与了社区环境清洁、孤寡老人慰问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转赴沈阳后,实践团进一步调研老旧小区改造成果,与社区工作者交流民生服务经验,并有针对性地参观了相关基础设施。此次实践不仅强化了成员们的社会服务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价值,坚定了用所学回馈社会的信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增长见识,实践真知的重要契机。外院学子将“小我”融入“大我”,感受脚下土地的呼吸,聆听所处时代的脉搏,既敢做仰望星空的梦想家,又能当脚踏实地的实干者,将涓滴之力汇成磅礴伟力。